【羊城晚报】满足疫情期间患者日常就医,中山一院搭建“免疫医院

2022-11-28

       “在疫情期间,不少患者就医受到了影响,医院做了哪些工作来保障群众日常就医需求?”11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面对羊城晚报记者的提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时将“免疫医院”这个“新名词”带入公众视野。

      据了解,中山一院从2021年就开始探索以战役学理念打造“免疫医院”,即通过优化医疗装备、物资储备、专业培训、规范流程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构筑起立体防控体系,以保障疫情期间患者日常就医。

      在广州此次疫情中,该院日均门诊量8500余人次,日均手术量接近200例,日均出院近400人次,均保持高位运行,第三季度医疗业务量同比增长18%。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提出“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这对医疗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免疫医院”或是有益探索之一。

 

image-20221128092404-1

正在支援广州琶洲方舱医院的中山一院医护人员

 

      以战役学理念打造“免疫医院”,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战役指导思想,以“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行动” 为战役指导原则,以“六个小组”(医疗救治小组、支援保障小组、教育培训小组、精神心理支持小组、科研协同攻关小组、党建引领小组)分工协作和实施“五个一措施”(每天一交班、每天一巡查、每天一会议、每天一报告、每周一通报)为战役举措,力争实现“防止医护人员和患者感染、避免出现医疗挤兑、保障正常医疗服务秩序”的战役目标。

 

      发热门诊与处置机制有机衔接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情况提示,仅借助人力和传统诊疗管理模式,无法对公共卫生风险做出精准应答、预警和救治,这也是当今全球在医疗应急管理方面面临的难题。

      因此,“免疫医院”将发热门诊、新冠综合检测平台、重症快速反应小组、远程医疗等经典、现代的诊疗管理模式与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风险实现监测预警、及时管控潜在危机并做出精准应对。

 

image-20221128092508-2

医护人员接受培训

 

      以中山一院发热门诊综合提升项目为例,医院通过多措并举,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的防控思路,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诊疗设施、空间布局、筛查机制及衔接体系,更好地发挥发热门诊在疫情应对中的前线和哨点作用,构筑“免疫医院”的第一道防线。

      在硬件提升方面,医院升级改造5间负压诊室、2间负压病房、DSA手术室、CT室、负压隔离病房等医用空间,配套独立的洁污水通道、空调排风系统、废弃物处置系统等硬件设施,最大限度避免因物理环境不合理而引发院感问题。

      在提升空间布局管理方面,中山一院按照“三区两通道”的要求,专设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管控患者和医务人员专用出入口及通道,优化预检分诊和人员管理模式,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在提升快速检测能力方面,针对目前的疫情,尤其是发热、急需入院和手术的患者,医院专门开通了“新冠抗原快速检测+核酸快速检测+CT绿色通道,临床医生和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结果报告,极大提高突发疾病的诊断效率和应对速度。

      在提升应急衔接能力方面,医院配置洗消、接诊、抢救、安全检测、放射诊断及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等设备,满足新冠感染者在突发疾病的现场处置、转运、入院、分诊、隔离和抢救等环节的需要。

      发热门诊的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中山一院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的院前转运、快速隔离和医疗救治水平,形成了发热患者候诊、看诊、检查、治疗闭环管理,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覆盖全面的免疫医院疫情防控“组合拳”。从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发热门诊累计接诊8.1万人次,疑似新冠阳性患者全部检出。

 

      “人”是安全风险防范的核心要素

      打造“免疫医院”,并不是建好发热门诊、重症医学、检验检查等几个相关科室即可,而是涉及全院上下、每个人、每一天的工作。按照“平急结合”思维,中山一院制定“免疫医院”建设规划,由院长、书记牵头,统筹设立多部门协同的“免疫医院”总协调小组。并按照功能模块构建重大风险防范链与协作应对体系,成立医疗救治、教育培训、科研攻关与国际合作、支援保障、党建引领、精神心理支持6个小组,建立健全覆盖医院所有环节的风险防范治理机制与举措。

 

image-20221128092559-3

医护人员接受培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三年来,医院总协调、各小组、各临床与职能科室严格落实“每天一交班、每天一巡查、每天一会议、每天一报告、每周一通报”的“五个一”制度,保障引擎一旦发动,全院力量即可高效投入风险防控。

      “人”是安全风险防范的核心要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山一院高效组织培训专家团队,制订科学精准的全员培训方案,同时录制了16套中英文疫情防控操作示范培训视频,课程包括个人防护操作、新冠临床诊治流程,危急重症救治技能三大板块,培训内容根据国家最新指南不断动态更新,理论和技能培训双管齐下。

      中山一院做到了全院人员培训全覆盖,补齐了传统模式下系统防控、救治培训不足带来的短板,使主动预警安全风险成为医院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和责任担当,为确保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提高了医院整体防控救治水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11/#/newsDetail/120643/41196220.html?isShare=true

报道时间:2022-11-25